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,从1636年,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,到1912年溥仪下诏退位算起,一共国祚276年。纵观历史,古代的末代皇帝基本上不是被乱军所杀就是四处逃亡。而清朝的灭亡就有意思了,皇帝不仅有空闲颁布《退位诏书》,退位之后还能继续生活在皇宫里,真可谓是历史奇观。
按说,老百姓们和革命党应该都废除痛恨满清才对。鸦片战争失败之后,满清几乎就成了砧板上的鱼肉,任由西方列强宰割。
不仅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《南京条约》,之后又相继签订了《天津条约》、《伊犁条约》、《马关条约》、《辛丑条约》等等,将本是中国的土地割让了出去,还背负了大笔的战争赔款,这些赔款最终都均分在了老百姓的身上,因此百姓们对昏庸腐败的清廷又怎能不恨?
1911年至1912年初,辛亥革命的炮火在全国各地打响,大清朝这艘封建的巨轮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。可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,大清都完了。还要《清帝退位诏书》做什么?
袁世凯为了让隆裕太后颁布《清帝退位诏书》,甚至还许下了《清室优待条件》,只要溥仪退位,每年都能领到400万两银元,而且还不废溥仪皇帝的尊号,继续生活在皇宫中。要弄清这个问题,就要弄清《清帝退位诏书》的内容到底写了什么。
展开全文
退位诏书起草人为清末民初实业家、教育家、政治家张謇,诏书共三道。
第一道诏书的主要内容是“宣布清帝退位,宣告清朝灭亡。”大致意思是说,清廷是为了天下苍生所以才退位的,“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,定为共和立宪国体”
第二道诏书的主要内容是“详细说明各项优待条件”,清廷害怕袁世凯耍赖,因此在《退位诏书》里先说明清楚各项条件。
第三道诏书的主要内容是“对满清各级官员的具体要求”,希望各级官员都不要闹事了,“以保全民命为重”,以正确心态去面对社会和时代的变迁。
我们把这三道诏书的主要内容连贯起来看,核心内容就是统治了中国276年的清廷向天下子民和百官说:如今清廷大势已去,各级官员都不要再作乱了,百姓也无需担忧,新的民国政府将能引领大家走向和平与繁荣。
所以三道诏书是什么呢?是给天下的“定心丸”,当初孙中山等革命党人,为了让清廷自己退位,然后宣布民国为正统。甚至不惜承诺让袁世凯做大总统。最后袁世凯也是在抛出《清室优待条件》后,隆裕太后才答应替年仅6岁的溥仪称制,下诏退位的。
纵观历史,每到王朝更替,总会有动乱发生。李自成灭亡明朝后以为自己的大顺王朝将取代明朝成为了新的政权,却没想到国内的动乱引来大清的铁骑。民国时期同样如此,虎视眈眈的列强们随时都有可能发难。而清廷主动让位不仅省去许多麻烦,而且还杜绝了意外的发生,由此可见这三道退位诏书究竟有多重要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